做夢也想不到,MIT搞了個「造夢機」,能操控夢境,提升創造性思維!
文章轉自 機器人大講堂
睡眠平均要占去一個人一生中大概1/3的時間,而在睡覺過程中,一般伴隨著做夢。
做夢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,由感知、記憶、存儲等功能共同促進下產生,其中也蘊含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愿望和情感。
不過,總有些個不大美好的噩夢來擾亂你的睡眠。。。然后你早上醒來后打開了:
咳咳。。。開玩笑,在此倡導大家崇尚科學不迷信,不過要是能夠自由地控制夢境,那該多好!
求知欲旺盛的小編最近就發現了一個寶貝——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出品的“造夢機”Dormio,有了這套可穿戴裝備,想做什么夢,自己說了算!
▍夢境的接口:一個手套+一個機器人
先來看看這款設備的組成部分,一個高度敏感的睡眠追蹤手套:
和一個用來播放音頻的機器人:
這圓圓的小腦袋有些可愛是怎么回事~
人的睡眠分為幾個階段。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前,我們會先經歷一個半睡半醒的狀態,這種狀態被稱之為「臨睡幻境」,很多微夢境都會在此時產生。
這種似夢非夢的玄妙感受,讓歷史上一些最杰出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對此趨之若鶩,而這也是Dormio的研發靈感來源。
研發團隊表示, Dormio 的誕生主要是為了給人鼓舞,激發創造力。正如2000年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·坎德爾曾經說過:“有意識地獲得潛在的無意識力量,是創造力的根源”。
坎德爾提出并證實了大腦的可塑性。MIT的大神們認為,如果夢能被控制的話,那么在缺乏注意力的情況下,睡眠就可激發我們的創造性思維。
那么Dormio是如何操作呢?簡單的概括就是:延長臨睡幻覺,控制微型夢境。
▍真·盜夢空間攻略
首先,受試者在入睡前會被要求戴上睡眠追蹤手套。
它可以通過測量肌肉張力、心率以及皮膚電傳導來分析睡眠者達到了哪個睡眠階段。
一旦檢測到睡眠者進入了「臨睡幻覺」,旁邊的機器人就會啟動,用非常低微的聲音播放事先協議好的音頻,通過這種方式,音頻可以將指定的語句植入測試者的潛意識,讓人夢到指定的場景。
實驗結果表明,雖然不是每個受試者都能夠順利夢到音頻引導的場景,但或多或少都成功地干預了他們的夢境。
悄悄地告訴你,受試者在這個過程中迸發的創造力可是驚人的!
機器人在給睡夢中的受試者下達指令后,實驗者們都展現出了清醒狀態下根本想不到的腦洞和創意,撰寫創意故事的時間平均延長158秒。
一名受試者在醒來后稱:“我覺得自己在一個虛無縹緲的地方,所有那些想法都存在于這個虛無縹緲的地方,一切似乎合情合理?!?/span>
▍你想定制什么夢?
目前 Dormio 已經經歷了兩次迭代,在15名受試者身上都收到了有效反饋。第三代Dormio正在開發中,研發團隊希望第三代版本更加小巧,并希望將其商業化。
接下來,除了繼續增加測試數量以確保系統的功能,團隊還希望測試大家能夠接受的催眠內容,作為一種有針對性地重新激活方記憶的方法,達到學習和調節情緒的效果。
而人類可以在夢境中學習也不再是一句空話。
不過,碼字碼到頭禿的小編表示,創造力姑且可以先放一邊,祈禱Dormio早日投產,讓本單身狗做個美夢吧。
今晚,睡好一點。
晚安,寶子們。